听陆钦池医师讲临终关怀

2018-08-10 14:51:34 天安堂纪念园 467


5月26日,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2018年觉群人生讲坛第三期——“舒缓医疗与安宁伴行”。


主讲人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陆钦池。


01

临终关怀与缓和疗法


在讲座上,陆医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其中重点介绍了现代第一所安宁疗护医院的创始人——桑德丝女士。

她提出了关于临终关怀的新概念——全方位疼痛,包括了病患的身体、情绪、社交以及精神因素,个人和他的家人、朋友全部纳入关怀体系,催生了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即缓和疗法。


02

缓和疗法的原则


“缓和医疗不等于安乐死,前者强调‘关怀’,后者关注‘死亡’。”


陆医师指出安宁疗护的理念是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其主要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四个方面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实现身体平安、心理平安与思想平安,例如:


在临终前引导患者

向生命中关爱他的人“道谢”

向过去不能原谅的人“道歉”

向家属亲友一一“道别”


03

生前预嘱的作用

讲座现场,陆医师以一则实际案例引发听众关于“生死抉择”的思考:


85岁的张奶奶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入院,病史资料和相关检查显示她患有肺癌,且已广泛转移。入院时,张奶奶就已处于昏迷状态。但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仍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然而张奶奶持续高热,并相继出现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一直昏迷,直到两个月后死亡。


后得知张奶奶在发病前曾表示不愿意接受各种有创抢救措施,希望能“安静地离去”。但张奶奶的家人觉得如果没有尽一切努力治疗亲人,良心上过不去,难免被人斥为“不孝顺”。

△上下滑动,浏览案情


面对患者病前的期望和家属出于伦理和情感的坚持,我们可以怎么做?


为此陆医师讲解了一种可行措施——“生前预嘱”。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时通过简单问答,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要不要插气管等等。这些问题包括:


“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

支持生命医疗系统”


“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


“我希望让谁帮助我”




讲座的最后,陆医师更为各位想要进一步了解“生命关怀”的听众推荐了多本书籍:


长按二维码  回顾讲座

觉群人生讲坛

“生死学系列”第三期

陆钦池医师为您讲述

“舒缓医疗与安宁伴行”

主讲人:陆钦池


陆钦池,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1999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医学院及教学医院访问和进修。


长期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五、七、八年制及全英班及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神经病学大课主讲及授课教授。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电生理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卫计委课题评审专家;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神经科杂志审稿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主编医学专著1部,参编专著8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篇包括SCI论文15篇